一、落实机构改革任务,职能划转顺利完成
济阳区医疗保障局于2019年3月22日挂牌成立,按“三定”方案全面履行基本医保、生育保险、大病保险、城乡医疗救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等职能。


二、严厉打击欺诈骗保,确保医保基金安全
全面启动“打击欺诈骗保、维护基金安全”集中宣传月活动,严格落实定点药店“一店一药师”标准,全面对定点医药机构“拉网式”检查,有效解决定点医疗机构挂床、冒用、骗取医保基金,定点药店违规刷卡等问题。





三、坚决贯彻从严治党,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强化组织领导、队伍建设、组织生活、教育管理,确保党的建设、意识形态和从严治党责任全面落实,努力使“新机关”变成“清机关”;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四、严格执行医保政策,医保基金稳健运行
全区城镇居民参保人数44.3万人,参保资金3.44亿元,全年共为364495人次报销3.5亿元,其中为19288人次报销大病保险4104.18万元。全区职工参保单位2263个,参保职工66588人,全年共为18196人次报销15201万元,为96917人次门规报销4215万元。全年职工生育保险报销1310人,支付生育医疗费和生育津贴1861万元。定点医药机构刷卡707215人次,结算个人账户金5627万元。




五、聚焦脱贫攻坚任务,打好扶贫攻坚战
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重残、低保和五保等特殊人群免缴费参保政策,共为20438人代缴居民医保费用;为49名贫困失能老人发放523张护理券,偿付护理资金50090元。全年医疗救助3101人次,发放医疗救助资金746.41万元,其中,精准扶贫救助2520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381.35万元。




六、强化医保政策宣传,知晓度稳步提高
编制《济阳区医保政策汇编读本》及医保政策“明白纸”,下发医疗单位,社区、服务窗口等部门;通过《新济阳》报、新济阳、济阳医保局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刊登连载医保政策;开展“医保政策进社区、健康保障伴我行”、“医保义诊宣传服务活动”,通过赶大集等形式深入宣传医保政策。




七、推出多项惠民政策,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推进职工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全区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建立职工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将大病“二次报销”的起付标准由1.2万元降低至1万元,将报销比例提高20个百分点,取消最高报销限额,由40万元改为上不封顶。开展癌症早诊早治试点工作,将癌症高发人群的早诊早治检查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由490元提高至520元,居民大病保险最低档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将高血压、糖尿病纳入居民医保门诊规定病种范围,将0-17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治疗项目纳入居民医保基金报销范围。

医保卡在全市定点药店“漫游”,职工可持医保卡到全市范围内任一家定点药店刷卡消费;取消到市区转诊转院手续;落实生育待遇报销全市通办;医保个人账户实现全省内异地结算。
八、落实药品集中采购,规范医疗服务价格
启动定点医疗机构药品和耗材联合采购工作,部分药品价格大幅下降,减轻群众用药负担;取消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加成,降低部分大型设备检查、检查项目价格,进一步减轻群众看病负担。

九、优化经办服务流程,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医保经办机构进驻行政审批大厅,实行医保业务经办“综合柜员制”,实现医保、人社、税务三部门物理整合、集中办公,联合经办、一窗受理,优化改造业务流程,确保一次办好。
创新门规办理流程。参保职工可直接去定点医疗机构提交申办材料,取消了单位盖章和医保中心查体、资格评定环节。恶性肿瘤、肾透析等医疗费用较高的病种,随时申报、即时办结,次日享受待遇,其它病种随时申报、45 日内办结,次日享受待遇。
拓展“一站式”结算业务,将不能实行“一站式”结算的贫困户中的精神病患者和贫困人口在济阳区外住院人员,纳入“一站式”结算,实现贫困人口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全覆盖。




十、坚守抗“疫”阵地,疫情防控工作做实做细
落实“两纳入、三保障、一个绿色通道”的救治保障工作措施,确保不让一个患者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确保不让一家收治医院因支付政策影响救治;推行“网上办”、“掌上办”、“上门办”、“延期办”等非接触式办理方式,减少疫情传播风险;落实企业“一降三缓”就业保障政策,助力企业复产复工;投身社区防疫,锻造医保铁军,得到群众普遍赞誉。





服务民生天地宽,改革奋进正当时。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锐意进取,不负韶华,奏响新时代医疗保障事业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