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11370100MB2863651N/2021-00321 组配分类: 工作进展
- 成文日期: 2021-11-02 发布日期: 2021-11-02
- 发布机构: 济南市医疗保障局
- 标题: 【朝闻天下】 | 济南长期护理保险为长期失能人员生活医疗提供服务和资金
- 发文字号:
11月1日、2日,央视新闻《晚间新闻》《朝闻天下》等栏目播发了由济南广播电视台记者协助制作的新闻,报道分别以《“第六险”长护险 如何纾解养老之忧?》《记者观察 “第六险”长期护理保险 》为题,聚焦济南在长期护理保险方面的经验做法。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64亿人,失能、半失能老人超4000万人。我国从2016年开始,在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5项社会保险之外,试点长期护理保险,长护险也被称为“第六险”。截至目前,长护险试点城市扩大到49个,长期护理险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根据目前试点情况,还有哪些问题亟须解决?
长护险让失能、半失能人群的照顾更有保障
今年49岁的济南市民夏海正在护理院康复中心进行康复训练。几年前,他突发脑溢血,身体完全失能,生活已无法自理。济南市从2016年开始试点长护险制度,夏海就是长护险最直接的受益群众。
为满足各类失能人员的需求,济南市设立了家庭护理、养老院护理、医疗康复机构的专业护理三种护理服务形式,失能人员可享受每月1800元到6600元不等的护理保险报销待遇。
济南市市民夏海说他之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现在已经可以下床走路,每个月还能享受到2100元的院护补助,自己花一部分钱,在这里就能享受到包吃、包住、包护理的服务,让他感到对他的健康有非常大的帮助。
居家照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同样可以得到长护险的保障。今年85岁的菊兰花常年卧病在床,以前老人有个头疼脑热,想去医院非常困难,现在有了长护险后,专业护理人员每周都会上门为老人服务。
各地试点长护险 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筹资
目前,全国49个城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的试点工作,长期护理保险作为一种保险制度,谁能参加、缴费多少、是否能稳定筹资运行等基本问题受到人们关注。根据目前试点情况,各地探索长期护理保险作为独立险种进行筹资,从参加城镇职工医保的人群起步,筹资从其缴纳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中划出,并由商业保险公司经办,向长期护理机构购买专业服务。济南市是由财政、福彩基金、医保基金三方面共同筹资,建立长护险基金。
济南市医保中心长期护理保险服务处处长许丽伟说,从启动之初,就建立了由财政、福彩基金、医保基金共同筹资来保障长期护理保险资金的这种模式。有了充足的资金保障之后,我们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才能更好地落实和推进,我们的群众才能得到更加长期而稳定的保障。
长护险有助于补齐社会长期护理服务的短板问题
从试点情况看,长护险可以减少家庭、医疗机构、医保资金的负担,不过在试点过程中,不少地方也存在长期护理服务人员缺乏,专业机构比较少,相关市场亟待培育和发展的情况。同时,市场准入、退出标准以及考核指标等,也需要进一步细化和规范。
不久前,国家医保局办公室会同民政部办公厅出台《长期护理失能等级评估标准(试行)》,符合该标准的参保人可以得到专业的护理服务。各试点城市根据失能、半失能参保人员也给出相对应保障措施。
长期护理保险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参保人提供专业长期护理服务,而不仅仅是货币补贴,从而可以上门为居家或在机构养老的老人服务。《2020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护理服务机构有4845个,护理服务人员数19.1万人。可以预见,随着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护理市场的发展将与其相辅相成,更好满足失能人员长期护理的需求。
济南某护理院负责人张宪坦说,长期护理保险政策的执行,对于他们提供了一个运营的有利保障,比方说我们的护士、护理员的收入能达到5000以上,医生的收入在8000到12000左右,让他们安安心心地去从事护理服务,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长期护理服务不同于一般养老护理服务,从业人员须经过培训,服务机构资质、准入也必须有专业门槛,才能确保参保人享受到合格的服务。因此,发展符合要求的长期护理服务,成为影响制度实施的重要因素。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震说,现在的长期照护服务的供给还不够成熟,没有那么完善。好多时候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把钱筹起来了,但是买不到合适的服务。现在的长期照护行业,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还比较低,要通过购买服务来鼓励和支持引导长期照护服务供给行业的发展。接下来,长期护理险还需在试点中继续总结完善制度各项环节,统一和规范各类标准,创新监管、考核机制,使其更加符合生活需求和实际需要,纾解人们的养老之忧,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