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中心>新闻报道

【大众网】济南章丘借助“长护险”改革破局失能人员护理难题

发布日期: 2023-07-07 浏览次数: 字号:[ ]

来源: 大众网

2020年1月,章丘区正式启动长护险试点工作。截至2022年底,全区长护险参保91.28万人,享受待遇1203人,定点机构12家。长护险工作的开展,使失能人员享受到了更好的护理服务,减轻其家庭负担。同时,也带动了护理服务相关产业及社会就业的发展。

  • 建章立制,搭建制度框架

明确保障范围及筹资标准。2020年1月,章丘区启动长护险工作,将职工医保参保人纳入长护险保障范围,并于次年5月将保障范围扩大至居民,实现全人群、全年龄段的覆盖。截至2022年底,全区91.28万参保人中,职工19.80万人、居民71.48万人。

对于职工医保参保人,筹资标准115元/人/年。其中,职工基本医保统筹基金划拨100元、福彩公益金支付10元、财政补助5元,暂不实行个人账户划扣缴费。对于居民医保参保人,筹资标准40元/人/年,其中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划拨20元、财政补助20元。

  • 政府主导、商保承办,提升经办效率

章丘区采取政府主导、商保承办、护理机构承担具体工作的合作模式,即医保部门明确筹资方式及标准、享受待遇的范围及标准等政策,统筹规划,全程监管;由中华联合保险公司负责经办事项;辖区内12家定点护理(医疗)机构承担具体护理工作。

加强失能评估管理。章丘区严把科学评估关,设置评估量表,实行三级评估体系。首先是定点机构初评,即由失能人员(家属)提出长护险待遇申请,定点机构组织执业医师或执业护师、专业评估师现场初评;初评通过后由定点机构提出复评申请,商保公司上门复评;对复评结果有异议的申请人,由商保公司随机组织专家再进行一次交叉复评,由医保部门确认复评结论。三级评估有效提升了评估质量,将整体评估时间压缩在15个工作日内。

建立服务标准体系。章丘区医保局坚持以规范服务为主线,以两类档案为基准内容,统筹制定管理制度,对商保公司和定点机构进行全方位监管。要求在开展护理服务时,护理人员携带证件、统一着装,严格按照市医保中心统一印发的《济南市长期护理保险照护人员服务规范》进行护理操作。

推进家护上门结算。章丘区积极采用济南市医保局和商保公司联合开发的长护险结算手持终端,依靠手持终端即可办理家护建床、费用录入、医保结算等业务,旨在通过上门结算减少参保人跑腿、保障刷卡安全、节约人力成本。

确保护理服务质量。章丘区医保局强化对商保公司经办、定点机构服务的全过程监督,推行长护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主动推送服务执行异常和音频异常数据、自动建立分析图表等功能,提高机构服务效率、商保公司经办效率和管理部门监管效率。

  • 成效显著,减负担、促就业

一是减轻了失能人员的家庭负担。实施长护险之前,失能人员往往需要长期住院治疗和护理。以定点机构明圣医院为例,对于接受院护的失能人员,享受长护险待遇前,月个人自付约5300元;享受长护险待遇后,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失能人员的月个人自付部分分别下降至3400元左右和3800元左右。

二是带动就业创业。长护险制度的推行为章丘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截至2022年底,全区12家定点机构中,8家已开展护理服务业务。经初步统计和测算,在长护险的带动下,全区两年内可增加超过1500个就业岗位,且护理员的工资收入水平较之前也有所提高。以某定点机构为例,机构内护理员月均收入超过4500元,家庭护理员每月收入超过3000元。

  • 推动长护险再升级

三年来,长护险政策在章丘区落地生根。章丘区还将持续深化长护险试点,确保制度可持续。

一是设计更加科学的筹资待遇机制。在筹资方面,逐步拓展筹资渠道,如通过个人缴费等渠道扩大长护险资金来源,接受社会捐助。在待遇方面,精准测算基金收支情况,在基金充足的情况下适度降低准入门槛,增加服务项目,力争让更多失能、半失能参保人享受长护险待遇。

二是深化政府各部门对商保经办的全过程管理。由医保部门牵头,联合卫生健康、民政、残联等单位,对低保、残疾人等特殊人群,依据各部门自身的数据资料,采取复用数据的方式,即现有资料能够提供有效失能情况证明的,可直接认定并享受待遇,无须再进行评估准入。

三是加强人才培育和结构调整。章丘区当前从事护理服务工作的从业人员普遍年龄大,学历水平低,护理服务质量、专业度仍然不高,需要加强专业化培训。同时,进一步提高护理员的薪资水平,吸引更多学历高、年轻化、专业化的人员加入护理服务行业。

四是强化长护险宣传。要持续加强长护险政策、知识的宣传,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等媒体以及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强化政策宣讲。充分调动医疗机构、社会团体针对重点人群开展精准宣传,让更多参保人深入了解长护险政策,为长护险的深入开展创造良好氛围。(通讯员 曲晓明)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