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个人账户可以给家人用,最全指南来了! |
||||||||
|
||||||||
什么是医保个账共济? 医保个人账户咋给家人用? 什么是亲情账户? 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怎么用共济账户给家人缴纳居民医保费?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详细说一下! PART1 一、什么是医保个账共济? 医保个账共济指的是一个济南职工参保人的医保账户可以同时绑定7名近亲属,共济账户授权的人员关系限配偶、子女、父母、配偶父母等近亲属,参保人绑定近亲属后,近亲属持本人的医保电子凭证或实体社保卡在定点医药机构就医购药结算,个人自付部分本人账户余额不足时,可以直接调用共济账户支付。也可以使用医保个账共济账户资金代缴绑定的近亲属的城乡居民医保费。 举个例子 小李参加了职工医保,创建了医保共济账户,并将其父亲添加为共济账户成员。某天他的父亲去定点药店买了一些药,结算时小李父亲的医保卡个人账户余额不足,这个时候就可以调用家庭共济账户的个账金支付了。 二、医保个账共济如何绑定? 目前,咱济南的职工医保参保人通过“济南医保”微信公众号、“济南医保”微信或支付宝小程序就可以进行绑定。 搜索并打开“济南医保”微信或支付宝小程序,首页点击“个账共济”并刷脸认证,点击“添加家庭成员”,根据提示输入绑定成员信息提交即可。 温馨提示 济南市正常参加职工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均可通过“济南医保”微信公众号、“济南医保”微信和支付宝小程序授权在我省参加医疗保险的近亲属使用其个人账户金。同样可以在“济南医保”微信公众号、“济南医保”微信和支付宝小程序进行解绑。 PART2 绑定家庭成员后,还可以为绑定的家庭成员缴纳居民医保费! 01 搜索“山东税务社保费缴纳”微信或支付宝小程序,进入“城乡居民”缴纳模块,点击“居民医疗”功能模块。 02 添加代缴人员信息并选择缴费年度,选择使用”家庭共济缴费”。 03 确定缴费信息,点击“确认缴费”即可。 04 如果弹出以下对话框,说明未建立医保个账共济关系,需要参考上面绑定步骤建立医保个账共济关系(医保个人账户怎样绑定家庭成员,建立共济关系)。 PART 3 2021年4月,我国提出适当拓宽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使用范围,从为自己看病就医买单,到允许家庭成员相互共济,使用个人账户支付政策范围内的医药费等,也就是“家庭共济”。“家庭共济”政策解决了家庭内部健康人群的个人账户积累越来越多、患病较多的参保人个人账户却不够用的问题。 那么,如何办理医保“家庭共济”?哪些亲属可以享受医保“家庭共济”?医保“家庭共济”共享的是什么?近日,国家医保局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回应。 医保个人账户如何全家共享? 国家医保局提示,参保人可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地方专区、当地医保部门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等“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功能模块,实现线上办理,具体途径由各统筹区医保部门向社会公开;操作智能设备困难的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也可以在线下医保大厅办理。 国家医保局强调,职工医保参保人办理“家庭共济”的前提,是参保人的父母、配偶、子女也参加了基本医保,包括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 上饶市广信区人民医院医保科科长 徐大松:往往孩子的父母都是比较年轻,他们的账户资金积累得比较多。但是小孩,尤其是年龄比较小的时候,相对发病的概率也更高,使用概率也更高,使用共济账户以后他们的得益是最明显的。 共济账户创建者必须是职工医保参保人 简单来说,医保“家庭共济”就是指职工医保个人账户里的钱,可以给家庭成员共济使用。也就是通过创建家庭共济账户,把本人医保账户里的余额授权共享给配偶、子女和父母使用。个人账户如何全家共享?有什么要求?
共济的是个人账户的钱,非医保卡本身 有参保人提出,办理“家庭共济”后,就医购药到底应该使用谁的医保卡?家庭成员能不能直接拿着我的医保卡去看病就医呢? 对此,国家医保局回应,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就医购药都必须使用患者本人的医保卡。家庭共济的是个人账户里的钱,而不是医保卡。 国家医保局表示:
通俗来讲,就是参保人可以把个人账户里的钱给父母等家庭成员使用,但是父母看病哪些能报销、能报多少还是要依据他们所参加的医保制度。 如果是在老人行动不便等特殊情况下,子女可以代为购药。但在购药时需要使用服药者本人的医保卡,并出示委托人和受托人的身份证明。 亲情账户≠家庭共济 在办理医保家庭共济的过程中,还有一个概念不要混淆,就是亲情账户不等于医保共济。 亲情账户是国家医保局为了方便老人、小孩等申领医保电子凭证,在“国家医保服务”App上推出的一项便民功能,解决的是不用携带“实体卡”的问题。亲情账户支持全国不同参保地的家庭成员添加,也就是监护人手机添加亲情账户后,可以帮助他们出示医保电子凭证,用于挂号、买药、结算,但不能实现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资金共用。 因此,只是通过医保电子凭证绑定“亲情账户”并不能直接使用家庭共济资金,还需要办理个人账户家庭共济。 部分资料来源 | 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