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11370100MB2863651N/2023-00344 组配分类: 工作进展
- 成文日期: 2023-11-11 发布日期: 2023-11-11
- 发布机构: 济南市医疗保障局
- 标题: 平均下降29.5%!医保集采中药饮片成功落地济南
- 发文字号:
近年来,市医保局坚持扩面和提质“两手抓”,按照“搭平台、建机制、强监管、保供给、推创新”基本思路,积极发挥药械集采优势,强化药械集采精细管理,持续净化购销环境,不断规范医院行为,全力推动集采成果落地惠民和医药企业高质量发展,相关做法得到国家医保局和业内专家的充分认可。
科学管理有精度,扎实推动全流程规范化管理
强化供需平衡
加快推动医保信息平台招采管理子系统在全市296家公立医疗机构100%覆盖应用,将医疗机构采购需求与近两年使用量、采购单价等历史数据对比分析,确保报量精准。建立企业与医疗机构双向沟通渠道,确保供需相配。指导中选和配送企业建立应急储备、库存和停产报告制度,对供配不到位的企业进行约谈,按程序启动备供机制。
用好政策激励
实施结余留用政策,承担省集采基金结余留用办公室职责,2022年协助各市向全省3000余家医疗机构返还资金11亿元,其中我市1.27亿元。建立直接结算机制,作为全省试点城市,由医保基金向企业直接结算集采货款,企业回款周期由3个月缩至30天,有效减轻垫资压力。2022年,累计结算金额达9.05亿元。截至目前,累计落地国家8批次、省级3批次共458种集 采药品和16个批次25类高值医用耗材,每年可为群众减轻费用负担约10亿元以上。
加大违约惩戒
压实采购责任,实时监测医疗机构采购进度、中选产品数量占比、非中选产品和可替代药品采购指数等指标,及时督导。联动最低价挂网,对医疗机构全年集采行为进行量化考核,与质保金、集采结余留用专项资金拨付挂钩。强化供应监测,根据配送率、行为投诉、督导整改等情况量化减分,对低分企业予以减少采购量、纳入违规名单等惩戒措施。
服务发展有温度,持续优化医药供给服务模式
推动集采药品进基层
按照“企业自愿、适宜基层销售、产能充足、及时足量保供”原则,遴选确定479个品规 216 种药品纳入推广范围,按照不高于集采中选价格供应。首批涵盖27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1884家定点药店、3家民营医院。会同187家供应企业建立配送联络机制,实现专区销售、价格公示、用药配备、价格承诺、投诉咨询“五统一”规范管理,确保群众充分享受药品集采改革红利。
开启线上服务新模式
省市联合建设“互联网医保大健康”服务平台,创新打造线上问诊、医保结算、送药上门的“一站式”服务模式,指导建立“泉城药易购”等线上医保个人账户购药平台,形成涵盖20家互联网医院、1000余家定点药店的服务矩阵,累计服务患者1700万人次,医保结算2.16亿元。
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新生态
配合市工信部门,对采购使用我市创新药、首仿药等创新产品的驻济医疗机构给予奖励,年度最高可达500万元。涵盖齐鲁制药、安信制药、汉方制药等企业的创新产品,其中齐鲁制药产品占比达85.7%。截至2022年底,共向68家医疗机构发放奖补资金3153万余元。
制度创新有深度,扎实开展全国首次中药饮片联盟采购
发挥联盟采购优势
积极推动十四省中药(材)采购联盟落地济南,首批21个品种平均降价29.5%,最大降幅56.5%,覆盖110个城市、6050家医疗机构,约定采购量共计5121.34吨,采购金额达5.24亿元。
实施全程质控溯源
根据药材规格、质地、炮制工艺等科学设置15个核心评审指标。制定《中药饮片质量保障服务规范》,将药材种类、产地、加工方式等信息上网,构建“从地头到患者”的全程质量溯源体系。加强中选企业供应情况监测,完善应急处理机制,避免价格波动导致供货不及时。
完善健全产业链条
以集采为中枢,前端推广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产地仓存储等生产供应模式;后端将独立设置的智慧中药房纳入医保定点,实现中药饮片集中采购、统一煎煮、医保结算、配送上门,现已有宏济堂、扁鹊智慧中药房投入使用,日煎煮饮片1500余剂。